• 学生新闻采写 | 上海老年助餐服务初见成效,多样化需求尚需平衡

    发布时间🍋‍🟩:2020-11-19浏览次数🤵🏽‍♀️:2399

          2020年11月13日,早晨8🏦:40😜,68岁的林阿婆和往常一样,骑车来打虎山路至辽源西路沿街的几家小店买菜📮🏊,在经过 “康善睦邻小厨”时,花了6元打包了4个肉包准备回家当作早餐。林阿婆独自住在飞虹路723弄,几乎每天中午都会光顾“康善睦邻小厨”🖕👨🏽‍🌾,认为这里既便宜又丰盛的菜品不仅比自家做的要实惠得多,还省去了亲自买菜做饭要耗费的精力和体力。

          “康善睦邻小厨”位于杨浦区江浦街道辽源西路107号,是全市老年助餐网络的一个服务站点,依托“康善敬老院”和江浦街道的运营和资助,通过堂食和配送两种方式✍🏽,着力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

    杨浦区江浦街道辽源西路107号“康善睦邻小厨”

          2019年6月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下发了“关于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 提出大力发展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计划到2022年👛,全市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助餐服务场所数量实现“倍增”,助餐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推进 “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建设。

          近日,记者走访了杨浦区🥦、虹口区和闵行区的多家老年助餐服务点🚶🏻,了解到本市已基本实现16个辖区助餐服务全覆盖。各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助餐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了诸如“睦邻小厨”“市民驿站” “邻里中心”等助餐点特色品牌。

    助餐成各区养老标配,部分整合文娱医疗功能

          10月30日8:20,“康善睦邻小厨”的店长袁师傅和三位厨师正在后厨忙碌,九点半之前,80份老人午餐将整整齐齐打包进保温箱,等待配餐员配送。袁师傅告诉记者🏃🏻‍➡️,配餐员每天要从江浦街道骑车前往4公里外的四川北路,由于老人中午用餐时间早💂🏼‍♀️,为了不让距离远的老人等着急🤟,送餐必须提前预留出足够的时间量。按照本月街道报送的老人订餐信息,今天的配送订单为80份。菜单是清炒菠菜㊙️、鸡蛋炒笋和豆干炖肉。袁师傅说:“每天的配送餐品都是一大荤一小荤加一个素菜,这一餐是12元🫦🏋🏻‍♀️。”

    10月30日8:20左右🍮,厨师在打包配送餐

          “康善睦邻小厨”坐落在辽源西路和打虎山路的片区范围内,周边有1家杂货铺, 1家电动车出售店和3家小型生鲜超市🙇🏻‍♀️。这里交通不便,最近的公共交通是1000米外控江路上的八号地铁💇🏻。“康善睦邻小厨” 自2019年6月开业后🧏🏽,便委托“康善养老院”经营,借助“老友记智慧助老服务平台”的互联网技术提供送餐服务。

          “睦邻小厨”是杨浦区民政局2019年发布的老年助餐服务品牌。据江浦街道老龄办负责人汤恒发介绍,杨浦区12个街道从去年开始👨‍🦲,选择在社区的睦邻中心和敬老院附近建设“睦邻小厨”助餐点🍽,十几块就可以在“睦邻小厨”吃上一顿丰盛的菜品🙎🏻,省去了老人买菜做饭的时间和精力👱🏻‍♂️。

          除了专门提供老年食堂的杨浦助餐模式以外🛌,虹口区和闵行区也根据区域特色,打造了综合型为老服务站和全能型社区活动室,让老年人在享受助餐便利的同时📟,感受社区其他的多样化服务🤾🏼。

          位于虹口区曲阳街道玉田路430号的“市民驿站”里🕍🧑🏽‍🦱,一到三楼分别是综合事务服务大厅、家庭医生诊所和老年日间照护中心🧙🧑‍🧑‍🧒‍🧒,四楼便是老年助餐点☄️。与江浦街道的“睦邻小厨”助餐点不同,“市民驿站”除了用作社区助老食堂外🐔,还是居民的多功能活动室。10月30日10👱🏼‍♂️:20,距离中午开饭还有十分钟👨🏽‍🦰,许多老人在这里织毛衣、打牌🛀、聊天。正在织毛衣的江阿姨说,“食堂做准备工作的时候🐌,老人们就可以在这里打打牌🤢、说说话,还可以到二楼🏌🏼、三楼的医疗诊所和照护中心检查一下身体,或者去一楼办理社区事务,到饭点了就回到四楼吃饭。”

    10月30日10🧂:20,老人在虹口区玉田路“市民驿站”助餐点休息

          10月30日13:40👨🏼‍🌾,虹口区曲阳街道一位分管社区老龄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2007年开始,曲阳街道陆续建立起35个‘市民驿站’作为街道综合为民服务的站点🧑‍⚖️🦬,节省了居民前往不同部门办理事务的时间。为了更好服务老年群体🚹,虹口区将老年助餐点基本上都设置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市民驿站’里,老人既可以在这里吃到干净的饭菜🤭,也可以随时办理个人事务、开展文娱活动,甚至还能享受常见疾病的医疗照护💃🏼。”

          “吴泾敬老院邻里中心”助餐点位于闵行区吴泾镇5530弄深处🚴🏿,是这片老人熟知的“便宜食堂”。在5530弄街边经营着20家小型熟食店和早餐店,以及1家综合型菜场,每到早晨便烟火气十足🖐🏻。11月6日9📻:00,“吴泾敬老院邻里中心”助餐点的周阿姨已经开始在厨房备饭,她告诉记者👩‍👩‍👧‍👦,在5530弄有一个建成于70年代的 “吴泾新村”小区,其中不乏有年纪大了不方便买菜做饭的老人✶。“因为老年人起得很早😍⛏,吃饭也早🔺,所以9:30就开始营业👩🏻‍🦳,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有吃饭难题的老年群体。”

          “吴泾敬老院邻里中心”助餐服务负责人朱伟星介绍到,这个助餐点由旁边的“吴泾敬老院”负责运营⁉️,而“邻里中心”则是闵行区设置的社区综合服务站的名字。“邻里中心”专门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包括理疗室🚍、舞蹈室👉🏻、棋牌室和阅览室多种活动场所,老年助餐点则被包含在“邻里中心”便民体系之中。

    11月6日9:13,老人在“吴泾敬老院邻里中心”活动室排练舞蹈

    运营点生意冷热差距大,选址或成原因

          68岁的林阿婆在老伴过世后独自住在江浦街道飞虹路,儿女成家后都搬离了杨浦。虽然平时能够坚持下楼买菜🎄,回家烧菜,仍然担心到了七八十岁🧑🏿‍⚖️,腿脚不那么灵便了,做饭会成为生活的一个障碍🏀。“在家不好烧这么多样菜的呀⚡️,做了鱼就不能做虾🧑🏿‍🎄,做了排骨就不能炖鸡,一个人吃要放好几天才能吃完。再说到菜场买半条鱼半块肉人家肯卖吗?” 林阿婆认为街道开办的助餐食堂解决了自己不少吃饭上的问题。

          同样有着相似吃饭难题的还有88岁高龄的杨阿婆。杨阿婆老伴去世得早🔍,现在和唯一的女儿住在附近的辽源二村小区🌉。随着年纪增大,杨阿婆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不久前还查出患上了心脏疾病🛖,不能过度劳累🏃🏻‍♂️,每周不得不定时请社区护工上门护理。由于女儿工作很忙🧎‍♂️‍➡️,每晚要近八点才到家,有时候女儿一大早就做好一锅菜🏹,自己一吃就是一整天。杨阿婆说,“不要说亲自洗菜做饭,就连吞咽一些干硬的食物都是问题📬。但现在“康善睦邻小厨”开了,离家又很近🧑🏿‍🎄,还为老人提供煮得软烂的稀饭🧑🏻‍🔧,咽着一点也不费劲☘️。女儿再也不担心我吃不好饭了。”

          让林阿婆和杨阿婆受惠的“康善睦邻小厨”是记者采访中生意兴盛的助餐点之一。11月13日 11:10,记者再一次来到“康善睦邻小厨”时🦸🏼‍♀️,打菜窗口前已经排起长队,9个菜品窗口前站满了选菜的老人。不到20分钟,食堂内十一张桌子已经坐满了用餐的老人💅。店长袁师傅介绍,周边是大型旧棚户区🏌️,高龄老人数量多,而“睦邻小厨”助餐点可以说是高龄老人不愿做饭时的最佳选择🚀👛。“十几块钱就能吃到荤素搭配的干净饭菜🧑‍🦽,老人都提前来排队📒,迟一点餐可能都不全了。”

    11月13日 11:10 🟰,“康善睦邻小厨”打菜窗口排起长队

          记者注意到🏊🏿,辽源西路和打虎山路一带在东西距离不足千米的范围内👕,便有“辽源一村、辽源二村、辽源三村和辽源四村”四个大型旧式居住区。杨浦区旧改办官网发布的房源数据显示,这四个小区统称“辽源新村”,共1132户,占地20000平方米🧖🏿‍♂️🚴,均为上世纪50年代的第一批联建公租房。记者走访发现,这里平均每10户人家就会有2户纯老家庭🧏🏿‍♀️。

          虹口玉田路430号“市民驿站”助餐点同样地处典型的居民生活区,毗邻两个房龄长达30年的旧小区——东体小区和西南小区🦃,人口高龄化明显。10月30日10𓀔:30,食堂的顾客陆续多了起来,不到15分钟,20张四人方桌便坐满了9张。每天都会光顾“市民驿站”老年助餐点的陆爷爷在打饭时告诉记者,“这里已经开了十多年,每天前来就餐或者打包带走的老年人还是很多,基本每天座位都会坐满。”

    10月30日10:50🏄🏼,虹口区玉田路430号“市民驿站”中老人正在用餐

          闵行“吴泾敬老院邻里中心”助餐点也吸引了大量老年顾客。  11月6日9🪥:20✍🏿,还不到营业时间,已经有四位等待就餐的老人🧑🏼‍⚕️。今年60岁的周逸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住在“吴泾新村”有十多年了,平常5点起床到吴泾菜场逛一逛之后,就会来助餐点外边晒太阳边等食堂营业🛐。有时候打包回家🦹🏿‍♂️,有时候就在这里直接吃👩🏿‍🏭,最喜欢的就是糖醋小排,肉又软又烂🖍。9⁉️:30,助餐点开始营业,记者注意到🧙,前来打饭的顾客年龄多在60岁以上👷🏻‍♀️,仅仅10分钟,打菜窗口前就已经满员,20平方米的助餐食堂内坐下了3桌就餐的老人。

    11月6日9:30💁🏽,“吴泾敬老院邻里中心”助餐点开始营业

          附近公共交通状况、住宅规模以及住户的消费观念都不同程度上影响助餐点的运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助餐点因为周边多为现代化小区🚝,纯老、高龄的消费群体少®️,餐馆超市数量多,交通便利,居民出行购物方便,从而导致营业期间人气不佳。

          10月30日12:30,记者来到距离“康善睦邻小厨”1.5公里以外的“靖宇南路睦邻小厨”。正值午饭时间, 店内只有两位老人和一位店内员工在用餐🧑🏽‍💼,一位厨师则悠闲地站在店外抽着烟。店员于阿姨告诉记者,就算是就餐高峰期👏🏻,店内顾客也不会超过10位💩⚂。附近老人不多是主要原因🏮,而且大多和儿女住在一起。

          “靖宇南路睦邻小厨”靠近五角场商圈,公共交通便利🕵🏿‍♂️,居民主要类型包括老年和青年群体🏄🏻‍♀️。助餐点对面是一个建成于2007年,以小高层为主的住宅小区“金宇名邸”🧘🏻‍♀️,周边开着五家熟食店铺🎍、一家豆腐坊餐馆和一家蟹粉小吃店,以卖卤味和特色小吃为主🤩,人均消费价格在15元左右,店面规模小👦🏻,出餐快,吸引了不少居民和路人🤔。

          对于不同助餐点吸引客流量能力的巨大反差🤷🏿‍♀️,意昂4平台娱乐从事老龄社会研究的陈丽梅老师认为, 上海的老年群体无论是从需求还是观念上都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总体而言👍🏿,在老旧小区中,高龄纯老家庭吃饭做饭确为生活的一大难题。助餐点的设置需要根据各街道的交通状况、人群类型以及消费观念的实际情况去考虑。

          为了吸引客源,老年助餐点在重点服务老年群体外,也向更多年龄人群开放资源🪨👨🏻‍⚖️。“康善睦邻小厨”负责人柴勇告诉记者🧏🏼,各个年龄段的市民均可前来就餐。然而,“康善睦邻小厨”配餐员高先生表示,自己在吃过这里的饭菜之后就不会再选择尝试,“虽说就是家常菜,但是因为助餐点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提供过于清淡和软烂的口味🕵️‍♀️,并不符合年轻人习惯于偏重口的饮食偏好👠。” 在虹口区玉田路“市民驿站”助餐点附近,记者采访到一位正要午休去吃饭的蒋女士。蒋女士表示➜,“自己有听说过附近社区的老人食堂👨🏻‍🦽,但即使经过那里也不会选择去就餐。”

    疫情期间成本上涨,老人盼调整助餐规定

          各街道为“走不出家门”的高龄群体配置了配送上门模式🧞‍♀️,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就餐问题🦟🦶🏽。曲阳街道东体居委会专门负责助餐养老服务的负责人黄健告诉记者,“有特殊需求且符合年龄标准的老年群体可在居委会订餐🎦,居委会在了解老人的具体情况后会与之签订订餐协议⛹️,居委报送至街道✡︎,由第三方每日从中央厨房进行配送,餐费为月结🦵🏼。”

          “康善睦邻小厨”的第三方配送人力来自“老友记”智慧助老服务平台,配送员高先生也表示配送的装备有了很大的进步🏣,即使送到最后一份,菜品都还是热腾腾的🥺。高先生还提到,“这样两荤一素的餐只要12块,加上配送费也不到15元,对于那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还是很实惠的💦。”

    “老友记”智慧助老服务平台提供的助餐送餐包

          但是黄健告诉记者,接受配送有一定的限制🐪,老人年龄必须达到60岁以上,有残疾等疾病才可享受配送。配送服务每日只限一餐🧑‍🏫,每日菜品都是统一固定的😁,不接受调配。黄健建议🚍:“如果老人的身体能够支持下楼就餐👈🏽,还是建议到选择自由性更大的‘市民驿站’助餐点👨🏻‍🦽‍➡️,根据个人口味挑选合适自己的菜品。”

          除了对配送年龄和菜品有限制🪷,吴泾助餐服务负责人朱伟星还向记者透露,“经过长时间的配送🕑,每天配送的菜品口感很难保证,送到老人手里的菜经常就被蒸汽闷的变黄变软。”说到这里,朱伟星还向记者展示了近日统计的助餐配送菜单,“这一盒菜量少,口味又单一,像这盒只有土豆🧗🏻‍♂️、粉条和两块鸡肉🧏🏿‍♂️,老人没法选择,只能送什么吃什么⚖️。”

          受疫情影响,助餐成本有所提升🧘🏼‍♀️。目前运营方最担心的是疫情二次来袭可能造成助餐服务成本的上涨👷🏽‍♂️。江浦街道老龄办负责人汤恒发认为🤽🏿‍♂️,在疫情期间,影响运营成本的关键并不在于菜价𓀂,而是客流量🧛🏽‍♀️,即使国家对助老服务有一定补贴🤽‍♀️,但入不敷出的现象时有发生。“疫情期间🍺,人流量从每天100多位减少到20位左右,这对餐饮企业亏损影响还是很大的👲🏿。毕竟聘请的员工还在,每个月的工资还需要按时发。”

          “康善睦邻小厨”负责人柴勇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配送上门服务”还在继续8️⃣,要给到员工足够的防护用具,无论是员工工资还是运营成本都在提高。

          有部分老人还反映助餐点营业时间比其他餐饮店要短👨‍🔧,不能随时满足自己的用餐需要。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四个助餐点服务时间的确不统一。“吴泾敬老院助餐点”每天只提供午餐,“康善睦邻小厨”可提供一日三餐却仅限工作日,“靖宇南路睦邻小厨”每天只提供午餐和晚餐🍤🐷,“玉田路市民驿站”每天坚持提供一日三餐🫲🏼。

          经常光顾“吴泾敬老院助餐点”的周逸老人认为,如果助餐点能针对社区老人用餐时间灵活调整供应应该会更好🤵‍♂️,“我自己一个人生活,还不会烧饭做菜🧃,现在只能中午把晚餐一起打包,回家一热感觉味道都变差了许多🧧。”

          朱伟星向记者解释,吴泾敬老院助餐点每天会配送200份订餐,助餐食堂则会接受大约80位左右的到店顾客,仅仅能容纳20个座位的小食堂有点供不应求。另外,助餐点的菜价低于市场价,如果增加为一日三餐,雇佣员工成本增加,助餐点运营难以负担。“一般午餐人数最多👩‍❤️‍💋‍👩,晚上人数少,老人们或者中午连带了晚饭打包,或者晚上在家凑合吃了,延长营业时间不过是在增加成本。”

          朱伟星认为,助餐服务作为社会养老事业的一部分🕐,街道如果可以在助餐经费补贴的基础上🦻🏼,给予助餐企业一些运营补贴或可解决部分问题💃🏼。


    文 / 19新闻 张芷若

    意昂4专业提供👑:意昂4Ⓜ️🚶🏻‍♀️‍➡️、👼🏿、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4欢迎您。 意昂4官网xml地图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