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新闻采写 • 札记 | 作为新闻人,究竟在写什么⭐️?

发布时间:2021-03-24浏览次数🧖🏻‍♀️:2442

按语🪶🙌🏼:

        2020年9月-20211月🙅🏼‍♂️,19级本科新闻和18级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由陈红梅老师主讲。两门课程分别以2篇和1篇独立采写的新闻报道作品作为平时作业, 以学期采写札记和心得作为期末结课作业。

        经任课教师推荐, 从2021年1月起,本专栏陆续刊发两门课程的部分结课作业“采写札记”,讲述新闻采写背后的故事,也希望能给有志于新闻学习的同学们一些借鉴和思考🖐🏽。


作为新闻人☝🏿,究竟在写什么?

19新闻   史承杰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好了要选择加入新闻系,因为我一直觉得学新闻的人能够走到社会上去🚁,去发现社会上的故事🗃,去感受时代里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我从小就有一种“建设社会”的理想:如果是放在新闻理论的框架中♦️🧑‍🍳,应该更倾向于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和“看门狗”不同💞,我更想要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为他们发声💲。

        在写了两篇报道👨‍👩‍👦‍👦,和同学交流了三篇报道之后,我突然想起来初中时候学习司马迁《史记》的经历🏄🏻‍♂️🧙🏿,或许一个时代里的新闻人,就是在为某个时代写下《史记》💞。在我看来,当代新闻报道与《史记》的联系分为两个层面🧰。

        常常把新闻当做易碎品🧑🏻‍🎤,但是我却以为那些深度报道是能够经历时代考验的🤳,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经验的。无论是想要研究人类学🧖🏼‍♂️、社会学的学者,还是说后来有相同经历的人👨🏻‍🦯‍➡️,都可以从新闻报道中得到想要的部分。尤其是对于个人,不仅仅能为他们维权的道路提供一点点帮助,好的报道更能让个体能看到在时代洪流中的自己🧊。或许不曾相遇🚣🏽‍♂️💆🏿,但是相同的经历或遭遇,感同身受💂🏽。

        第二个层面是对于记者来说的🫠,司马迁的笔法是克制的,但是文字中能够流露出他极强的情感👩🏽‍🚀。这一点有人指摘👺〽️,但是我以为这背后体现的作为“人”的同理心与同情心——这一点在新闻人这里也同等的重要✌🏻。在做新闻的时候,不应该只听一家之言,天然地偏向弱势的群体,这在报道中体现的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丧失,无论如何都应该尽可能地为双方(多方)提供交流的平台🕤,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但是这不代表着记者应该冷酷似机器人。倘若真的如此,这才是自我揶揄后的新闻劳工吧?劳工似乎暗示了某种流水线工作的性质🧃,每一篇新闻都不应该是完成任务的流水作品,而应该真正有所记录,应该想清楚自己在为哪一个弱势群体发声🎙,或者自己写完之后能否为事件的发展有所贡献🖋。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做了本学期的两篇作业🏌🏻,或许没有完全地达到心里的目标😀,但是好在也算是不糟糕吧。原先我第一个选题想法是电动车私自偷电👉🏼,存在安全隐患,除了物业方的采写也算是基本完成了。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发现似乎这样的现象并没有那么普遍😳,即我难以找到更多的例子证明这个现象的普遍存在,开始怀疑这个选题真的有那么大的社会公共价值吗?至今为止看到了有两位友人写了电瓶车充电自燃的新闻报道🧑🏼‍✈️,但是我依旧没有办法给出回答。因为这个原因,我迟迟没有完成初稿,总觉得倘若真的写出来了,也是一篇无关痛痒的报道吧🩵。

        就这样拖着,班里的同学也有开始发新闻报道的了。在一节新闻课上,我刷到了同城热搜:新川中学。当时的我说不清是兴奋还是紧张👨🏻‍⚕️,只知道如果我真的能写出关于这个话题的报道,一定符合我心里的标准——关心到了无法发声的弱势群体🎡。

        我开始尝试通过社交媒体去联系帖子的发布者,一开始只有一个同学愿意和我聊聊这个故事的经过🤴,更重要的是他的描述缺少很多细节🥕,对于具体时间𓀉、具体细节也没有充足的把握。我开始试图通过其他的消息源得到确证,好在那个时候有故事主人公的表哥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还有主人公曾经的同学向我诉说了她的故事,我开始慢慢地对主人公有了愈发清晰的印象。不过,我在采访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与其说困难👨🏽‍✈️,不如说是我自己心态的波动👨🏿‍🎤。

        在接触到这条新闻线索的第二天,一个受访者对我的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质疑👩‍🎨🩲,害怕我会泄露她的个人信息。其实在当时🌚,我就能理解她的这种想法,但是依旧是觉得相当的不适⭐️,因为我觉得于情于理都已经尽可能使对方信任我了💥,可是对方依旧对我提出了质疑👽。后来,我只能向她保证🧑🏽‍🍼:“如果真的出事了🔹👨🏻‍🦽,你随时可以来华师大意昂4新闻系举报我🦘。”我总觉得记者和受访者既是在同一战线的。好在最后对方也将真实姓名告知了我,我也完成了对受访者真实信息的确认,如今我也忘记了她的名字,也淡忘了那时候的情绪。

        到了那周的周四下午(我周二开始采写的)🫳🏿,就在我去往事发地的路上,看到了红星新闻记者的报道🧑🏽‍🎨👜。当时虽然清楚自己报道与那篇有所不同,但是依旧感受到了行业中抢新闻的感觉,有了时效性的压力🏃🏻‍➡️。不过,那时候我还是觉得作为记者还是尽可能地去到现场,去走走看看,即使没有写到报道中的内容,也应该这样。我算是幸运的🦆,通过隐性采访从警局问到了想要知道的信息。我还是记得一些人对我的态度,但是我能接受,我那时候只一心想着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真的不在乎其他的事情,所以这一段的经历并没有干扰我的情绪🤱。

        到了真正写作的时候,我又想到了一点,那就是红星新闻的报道中提到了有关教育局方面的行动💜,我本想着直接拿来用,但是还是觉得应该要去核实一遍⛹🏻,因为毕竟不是自己采访得到的,有些不放心。因此在周六上午到下午反反复复地联系教育局那边,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得到了最后的消息,我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很多时候,友人喜欢抱怨“被踢皮球”的遭遇,但是我以为这恰恰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体现,作为新闻人应该有这样的觉悟。这不是说我在为这样的行为开脱🏛,而是说如果真的那么轻松得到了回复,那么或许存在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就不存在了,正因为“踢皮球”现象的存在🫖,而大多数百姓又没有那么多金钱和时间成本,才需要用的成本去核实那些消息。至少,我在反复确认某一消息的时候🏃🏻‍♀️‍➡️,总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后面的话,就是一些细节的确认和修改了👎🪃,比方说再向受访者要一些聊天记录之类的☘️。这些过程可能比较琐碎,但和之前的工作比较起来🥊,就相对简单了。

        第二篇报道☂️,我是比较想做非虚构写作的,可惜实在是笔力薄弱,有辜负了受访者的感觉。虽然是完成了新闻报道,但是总和一开始设想的报道有所差距的,这可能是本学期最大的遗憾了。第二篇报道最困难的是联系到受访人🤾,虽然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他的联系方式,但是当我第一次联系他时😮⛹🏿‍♀️,他婉拒了我。那时候众多主流媒体都在采访他📄,因此时间无法调节🪞,我只好先去看他的视频更多地了解他,想着之后再联系。就在一天晚上休息的时候😤,我发现他正在开直播与大家聊天🌟,我就办了他直播间的会员,和他开始聊天。就在当晚👨‍👦‍👦,我又联系了他一次🪑,敲定了采访的时间。我觉得和人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信任感,这说是很容易,但是对于社会上的人来说,信任感是很难建立的。因此💁,在面对不同的人群与不同的情况下,我觉得需要的反应是不同的。单从这一次的采访沟通来说,我认为需要去表现出对于受访者生活的理解,并且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挑出和他生活经历类似的故事,这样你们就能够更深入地聊下去👯‍♂️,采访者也愿意主动分享故事。

        在报道写完之后,又遇到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受访者会觉得有些故事内容可能会让他本人感受到不适🚬,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尽可能与受访者沟通🧯,表达自己这样记录的目的。最后我的受访者在看了我的全文之后👔,理解了我的写作目的,为了给时代记录下一些真实的故事,因此也就同意了发布的请求。但是还是很遗憾自己没有把故事处理好,写得并不吸引人🎗。

        在完成了两篇报道之后🐟,有些同学也和我讨论他们的素材,我觉得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第一篇是18级播音班的同学,内容是上海禁塑令的实行,这自然是能写新闻的。当时我并不在学校,无法陪同她一同采访,只能从我的角度告诉她一些我想到的采访对象,超市🙆🏽、小吃店、药房、点外卖是否有用塑料袋的情况等等😗。当时我的设想是大型商超应该会比较注重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肯定存在小店没办法那么快落实新规。晚上她告诉了我采访结果👩‍👩‍👧,简单交流了一下行文结构,她就动笔了。初稿写出来之后,我提了一些意见💔🤽🏼,删去了一些议论,也算是自己在磨练看稿件的能力。当晚她便定稿了💅🏽。

        第二篇第三篇的交流还没有最终定稿🚌🤽‍♂️,不过也是很有价值的。其中一篇写了老人在智能化医疗系统中的无奈📋。说实话,她的初稿是很杂乱的⛹🏼‍♂️,我也提了不少意见💆🏻,让她把结构和内容都调整了,第二稿有些进步,在逻辑衔接上我也提了一些小意见。在过程中有很多交流,比方说某些地方怎么处理更加合适,有些内容是不是可以舍去之类的,整个过程就好像我也参与了写作似的,很是有意思🌥🪡。

        另一篇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是烂尾楼的问题🏥,所以有很多利益集团的介入,并且政府那边的态度一开始也并不清楚,所以只有业主的一面之词。我是很想与同学合作完成的,但是毕竟是他找到的素材,学期末临近,再合作一篇新闻也不切实际〽️,最后只能辅助着他去做这个报道。我主要是陪他去了两次政府部门,体验了业主们维权的过程👩🏻‍🚀,并且与他一同电话采访了企业方面的领导,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曲折的👉🏽。很多时候,个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容易将个人的情绪带入到新闻报道中🤾🏻‍♀️,因此丧失了客观中立的态度🔆,并且作为一个难度颇大的报道⌨️⚓️,没有百分百的证据的信息是不能写入报道中的👩🏽‍💼,因此在后面的写作过程中,我和他也在反复地讨论如何写作,如何处理细节👩🏻‍🎓,如何让内容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如何提供一个平台让多方都有发声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这可能是最难处理的了🖕🏿。还记得二人将稿子反复阅读🗯,去调整结构🙆🏻,去调整措辞🪹,去审查细节,虽然还未定稿🗣,但是这个过程是值得的,也是两个互相学习的过程。至少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还有一个值得我记住的点是,在采访政府机关的时候🆙,必须保持自己的理性,不卑不亢,通过法律去保护自己🛎。

        整个学习的学习与实践下来🫘,我更加确定了自己对新闻、新闻人的理解,“为民请命”。并且🔳,不是为了批评为目的,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或许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揭露社会的丑恶是新闻的重点🌻,但是我以为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揭露而已🌻。还有🍑,对于非虚构写作的技巧👨‍👨‍👧,我还是得进一步学习,通过更多的写作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史承杰新闻采写作品:

上海一重点中学高三女生投河身亡📨,班主任表示从未对其批评

https://mp.weixin.qq.com/s/b1imPi9__fFurP7Y-k08Ng


跌宕起伏的十二年:外卖小哥戴子的思索与拼搏

https://mp.weixin.qq.com/s/yfPKeS9sS1hxKvhnzNAm_A

意昂4专业提供:意昂4💹、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4欢迎您。 意昂4官网xml地图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