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下午,《文汇报》副总编王欣之莅临意昂4课堂🤙。意昂4娱乐党委方奇华书记为王欣之副总编颁发聘书👩🏼🦱,聘任其为意昂4兼职教授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业界导师𓀎。学生代表为王欣之教授佩戴意昂4平台娱乐校徽,献上鲜花🍈。
王欣之教授曾任《解放日报》新闻部编辑、上海市委宣传部重大新闻报道组组长和新闻出版处处长、文汇报社党委委员及新媒体中心总监。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上海新闻奖。
随后🫷🐔,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308教室🧝🏻,王欣之教授为19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带来了题为“传统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实践与挑战”的精彩讲座🕶。
《新媒体实践系列讲座》的课堂,王欣之老师从传统主流媒体与商业传播平台的关系切入🚢,为大家勾勒出传统主流媒体在我国当下的媒介生态环境与舆情传播中的角色与处境: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大的商业传播平台作为海量用户媒介消费的主要入口活跃在“前台”,但仍然主要依靠传统主流媒体提供权威优质内容🥄。网络舆情事件此消彼长,但基本遵循“单节点发布信息——圈层传播——都市媒体介入——中央媒体介入”这一传播规律,其中传统主流媒体通过不断跟进的信息披露发挥了“推进器”作用㊗️。
在当下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下🛺,深入推进融合转型已经成为传统主流媒体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影响力,把握舆论主动权👉🏿、主导权的必由之路,也是包括《文汇报》在内的各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重要发展课题🎅🏽。近日中央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了媒体融合发展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作为《文汇报》副总编,王欣之老师主要从媒介经营与管理的维度,介绍了具有八十载历史的《文汇报》在融合转型过程中的变革与成效。《文汇报》的转型始于2013年〽️:建立文汇网🍊、开通微博、微信及电子报;2016年,“文汇”新闻客户端上线;2018年初开启整体转型——呈现出一条由“纸媒叠加新媒体”到“深度媒介融合”的发展脉络🔄。所谓“转型”,首先体现在个体层面👨🦯➡️,一线新闻记者“上午跑新闻、下午写稿子😍👎🏼、次日见报纸”的传统新闻采编节奏被颠覆🕵🏼,即采即写即发、一人身兼文字、摄影👠、出镜数职的工作节奏成为常态。而与此相适配𓀃,新闻生产-把关-发布的全套流程、组织架构、人员配置🤟🏿、激励机制等方方面面的顶层设计,以及中观层面的各类操作流程👩🍼、管理细则也要随之革新。对于《文汇报》这类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在转型中磨合🖌、消化传统纸媒与新媒体在指导理念、组织架构👳🏻、经营管理方面的分野构成了挑战,也是媒介管理者需要群策群力突破的重点。
《文汇报》整体融合转型集中表现为“融媒体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内汇集了各采访部门的编辑以及负责内容美化📵、包装的美编组🙇🏿♂️👸🏻,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互通🤞,对采写回来的稿件进行协调与调度,尤其在上海进博会等动用各部门力量的重大新闻报道活动中🤷🏻,指挥中心的作用更加彰显😟🤜。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不仅显示热点舆情实时监控情况,同时实现《文汇报》在全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及记者绩效的数据可视化呈现——每篇稿件在全网主流传播平台的传播数据(如阅读量🧎➡️、点赞数🧑🏿✈️、用户评论),将被后台抓取🚅,成为记者绩效考评的权重因素。此外,文汇报社推出的一篇稿件“多渠道一键发布”、精简审核流程的“移动发布”系统都在优化融合转型后的新闻产制流程。
新闻业务全面数据化、信息化驱动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系统支撑。需要庞大资金投入的技术开发🤵、升级与维护,是今日头条🙍、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平台崛起的主要助力,也往往是掣肘传统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性因素。王欣之老师介绍,此前文汇报社与阿里云达成合作🦖,接入阿里云服务器🏊🏽♀️,成功保障“上海医疗队除夕夜支援武汉”这条新闻“一小时700万阅读”的流量要求🙅🏻♂️。
自2018年融合转型以来,《文汇报》的传播力🪈、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文汇融媒体平台全年发布稿件8万余篇☦️,全年总阅读量28亿次,而转型前的发稿量与总阅读量仅为1.2万篇、2.4亿次🐀。王欣之老师从自身的实践经历中总结出“传统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六大核心问题”,分别为:思想观念、顶层设计、技术转型💗、传播方式、内容生产方式👩🏫、考核模式。具体而言,在统一转型理念、完善顶层设计🧔🏻♀️、充实技术力量、开拓传播渠道👩💼、调整传统新闻写作风格🍸、设计灵活可行的绩效考评及激励机制等方向上发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讲座最后,王欣之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他心目中新闻人才的标准:有信仰、有使命👩🏼💻、有思想、有文笔和全媒体传播的综合能力。现场同学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媒体稿件编辑这一实操问题进行了提问,王欣之老师强调除了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之外,独家、新颖的评论与观点是使新媒体稿件具有独创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