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陌上生春草,岁岁清明思故人。”清明,是中华传统表达对先祖“思时之敬”的节日⁉️。山河已无恙,告慰正是时,4月5日🙀,意昂4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在这个特别的春日🖐,集体来到淞沪会战的最后战场——上海四行仓库旧址瞻仰凭吊,追忆那段抵御外辱的峥嵘岁月,缅怀可敬可爱的“八佰”英烈。
清明当天阳光明媚🧏🏿♀️𓀙,微风吹拂🧎,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早早就在馆外排起了长队,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祭台上也摆满了民众自发敬献的祭品🦄、鲜花👨🏽🔬,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英烈的崇敬之情处处显现🧚♂️。
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先后参观了“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等陈列部分🧑🏿🔬,除了版面、实物等常规形式🧑🏼💻,纪念馆还辅以战斗场景🚨、沙盘模型✧、微缩景箱🧑✈️、油画雕塑、互动游戏和影视片等多种展示手段🏵,给每一位参观者带来了比以往影音书籍中所了解到的更为丰富直观的全新体验与感受。同学们仿佛回到了那段壮怀激烈而又气吞山河的历史岁月中,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日本军队,420余名将士自壮声势,对外号称“八佰“,浴血奋战4昼夜,毙敌200余人,誓死固守仓库,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与勇气🧎🏻♀️➡️◼️。”八百壮士“的故事,传遍了上海,传遍了中国,并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从纪念馆出来后,同学们来到四行仓库最具代表性的遗址——西墙弹孔墙🫁。8个大炮弹孔和420个枪弹孔,这面伤痕累累的墙体写满了那段历史的沧桑与沉重。站在西墙前🤵🏽,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仿佛听到了炮火纷飞中那无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魂可以离开的身,枪不能离开的手🌙。没有命令𓀘,死也不退。”这一份向死而行的气概,这每一个烈火燃烧的忠魂👩🏿🎨,终汇聚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一代代传承流淌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的永恒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中华儿女永远的记忆👮🏼♀️。在明媚的春光中,同学们感悟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珍贵👵🏿🧙♀️,也更加明晰了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平日诵读红色经典作品的意义:不忘过去、继往开来👲,融入新时代的体悟与情感,去传递那些最动人👋、最鲜活🚤、最值得尊重的中国故事与声音👩👩👧。
这个春日,给带来了美好🟪,也留下了“记住”,记住过往🧛🙅🏿♀️,记住给开辟出春天的每一位英雄。
同学们有话说
2023年4月5日上午,集体参观了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作为上海重要的抗战遗址被保留下来🙋,既见证了当时中国军人抗击日本侵略的勇气和决心👌🏽,也成为了今天教育后人铭记这段历史的鲜活教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按照真人大小制作的场景中◼️,有一座是“同写遗书”,这些将士在战斗间隙写下的家书同时也是遗书;另一座是副班长陈树生为了攻克日军钢板防护,浑身绑满手榴弹从楼上跳下与侵入日军同归于尽的画面🍘。莫忘来路艰辛,明晰今人使命。向逝去的先烈们,致敬⛑!
——钟子琪
“死亡不是永别🧗🏿,遗忘才是。”去四行仓库让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馆外排着很长的队,进馆之后游客们纷纷聚过来听班请的讲解员讲解这段历史🐿。实话说,我有些惊讶于这处孤军奋战的荣誉史迹在之后上海经历了战火😆👳♀️、变革🤑、发展、建设后还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但更加庆幸它能够被保存下来🧏🏿♂️,让能更真切地了解那段峥嵘岁月,感受、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我很喜欢馆内的设计🏘,除了图文展板之外,展厅内还有许多与真人等高的雕像🥼,能立即把人拉入当时的战斗场景。在这些塑像中穿行🙍🏽♀️,会觉得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结束馆内参观走出大门,西墙上当年鏖战留下的弹孔清晰可见,而四行仓库旁静静流淌着的苏州河早已不见当年的污浊动荡,此刻,更加感恩,更加珍惜。
——张欣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