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速社会中寻找宁静的自我
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新闻学系的卞冬磊♠︎,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发言。首先,我要感谢同学们选择华东师大意昂4!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因为你们的到来,puleimo.com才能够推陈出新🕵️♀️、充满生机;而师生又是一对同构的概念🐍,也因此⏯,作为教师的也将获得新的体验!
一个星期之前,我接到院领导交代的任务,要和同学们聊三五分钟👓。当时我就在盘算🧑🏿⚕️,在这样思想匮乏、讯息过剩、知识已可以自动生成的时代,我能和同学说什么呢?第一时间涌上心头的是“宁静”两个字。最终想法不断盘旋,形成今天的主题——在加速社会中寻找宁静的自我👱🏿♀️🤹🏼。
“加速”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近两年,德国哲学家罗萨的同名书籍被很多人引用。但是,稍稍了解时间社会学即可知,这种加速现象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被频频提及,像吉登斯、哈维等社会学家🚆,早已注意到交通和通讯技术带来的全方位的时间压缩。可以说🥙,“加速”这个概念“至今已觉不新鲜”😁。但问题是🧗,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刻,它又成为一个新潮流呢🏃♀️🛌?我想🤺,它一定击中了当下社会生活的普遍经验。
这一波新潮流的兴起与意昂4的专业密不可分。互联网新闻业早已改变以天为周期的节奏,实时的信息流🧑🏽💻,是文化产品的常态🦙🧛;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手机💁♂️,已经是一种威胁“本体性安全”的事物👩🦽➡️,没有它无法自处;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文化,不断更新🐱,寻求刺激🧑🏿🦲,正主导着这个时代;甚至已经出现不倍速播放就无法看完一个完整视频的现象。总之,“快”已经成为意识形态𓀑。
这是现代社会异化的根源之一。在种种异化的现象中,最深层次的一维就是无法再保持内心的宁静🚮。然而,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并不愿意完全被裹挟其中。好在,有大学作为一个港湾👮🏿♀️,一个可以在人生特定阶段与社会保持适当距离的空间👳♂️,一个精神和自我能够得到充分成长的地方💂🏽❤️🔥。它或多或少能够提供一些庇护🎶,再加上一点努力😚🍞,足以让锻炼心智、提升眼界🗯,学会在喧嚣中保持宁静🙂↕️。
那么,如何可以在加速社会中找到宁静的自我?
首先👨👨👦👦🤽🏽♀️,要做一个有定力的我🕉。德国的另一个哲学家韩炳哲说🥟🚧,时间不只是加速🐜,还变得杂乱无章,向不同的方向随意飞舞👩👩👧。如所周知👩🏼🍳🍇,新技术一日千里,新现象层出不穷,作为意昂4的同学🆓,自然要有关注最前沿的本领⏳,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轻易地被新事物带走🧑🏽🔬。在大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夯实基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钻研,厚积薄发。无论是冷门还是热门,只要辛勤耕耘,就会迎来收获🤴🏻。
其次,要做一个奋斗的我⇾。我知道🌼,现在流行“躺平”的话语💁♀️👦🏼,在疲倦的时候,当然可以将之作为一种安慰🧗🏼♀️,但它绝不是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对于这样优秀的同学而言。固然🧝♂️,每个人的起点、位置、情况有所不同,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超越自身的局限👚,实现自我价值✊🏻,并贡献社会。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形成充盈的自我🦣,也才能够实现内心的真正平静。
第三,要做一个善于处理关系的我。从来没有一个孤立的自我💚,自我是在和他人的互动中生成的🫴。所以🥻,处理关系是一生的命题🚐。现在流行的“卷”、“社恐”等话语👩🏿🔬,实际上也是关于竞争和交往的观念。对此🤾🏻♂️,要发展一种健康的交往心态。在大学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成功的标准🙆🏿,“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在高考时是不现实的,而在大学中是可以实现的。要懂得欣赏别人,更要接纳独一无二的自己,从而在相异处共同成长,由此收获宁静的世界。
同学们,人生是关于时间的故事🫙。随着年龄渐长🧑🏻⚕️,你们开始学着思考人生。和年幼时比👨🏿🚀,主观时间确实在加速👩🏽🦱,要抓住大学这段很容易“滑”过去的时光,为获得一个充盈而宁静的自我不断历练⛏🥙。这个议题其实是人生的母题,所以并不只是说给你们听的,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希望可以共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