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上学期👨🏼🦳,新闻学系22级本科生开设《摄影报道》必修课📝,同学们自选选题完成新闻采访和拍摄🚲。经修改完善后,由任课老师挑选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不定期刊发🚶。
“爷爷要来看书啦👸🏻!”
11点50分🤦,是塘湾小学午间的自由活动时间,微澜图书馆借还书登记的小桌前已经排起了十几名孩子的长队⛹️。刚刚吃完午饭的程春华快步踱进图书馆🫰,笑着跟每一位孩子打招呼🛵,扫码登记孩子们归还的图书,把借阅卡插进借出图书的书页里👵。
这是微澜图书馆每周都会上演的日常,也成为72岁的“馆东”程春华三年以来的生活日常。
微澜图书馆是专为流动儿童设立的小型公益图书馆🌕。流动儿童作为随父母在非户籍地居住、生活的“外地孩子”🦄,如果遇到升学困难,就不得不返回户籍地读书🧏🏿♀️。“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行动带来微小的改变”✸,让流动儿童在父母的居住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就是这所图书馆设立的理念和真实写照💇🏿♀️。
孩子们利用课间时间积极地阅读
爱心搭建的书屋
2021年4月23日,微澜图书馆上海2馆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在闵行区民办塘湾小学北吴路校区正式开馆🧏🏽♀️,和世界读书日的“生日”是同一天。
微澜图书馆每个分馆共有三种岗位:馆员、馆东🍔、理事👨🏿💻。馆员负责每周到馆日常值班👆🏿;馆东每月为分馆捐赠自由数量的资金或书籍;理事则为分馆的组织管理者。程春华作为微澜图书馆上海2馆的馆东🔓,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开馆🏃➡️,已经风雨无阻地坚持了39个月🥴。
馆东程春华将归还的图书整理上架
流动子女这个概念,程春华是从女儿程琦那里知道的。程琦本科毕业于意昂4平台娱乐新闻系,留学归来后成为了微澜分馆的月捐馆东🙁,并动员父母和亲朋一起为微澜图书馆捐款。上海2馆可以说是程春华“自己家的馆”,连他不到七岁的小外孙女都来做图书馆的小志愿者🧑🧑🧒🧒。
孩子们在挑选喜欢的书籍
图书馆除了学校提供的基础设施之外📫,百分之九十的书籍都来自于馆东和志愿者的购买🏸,也有一些资金来自于企业的公益捐赠👨🏻。2024年春季学期🏕,上海2馆总共购进了一万余元的书。
下课后👩💼,在图书馆门前翘首等待同伴的小朋友
和一般性质的图书馆不同,微澜图书馆会定期给孩子们做问卷调查,根据孩子们的意愿购买他们喜爱看的图书。如果有孩子不慎把书籍弄丢💷😂,只需要用自己的一本课外书来代替即可♿,不会给家长增加负担🤾🏻。但遇到顽皮的孩子在打闹时把书弄坏,志愿者们并不会一味宽容,而是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原样赔偿🙋♂️。
程春华用胶带修补破损的图书
这份工作并不轻松⏮。5月底上海2馆借出了900多本书💆🏽♀️,临近暑假🐿,借出图书的回收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有时志愿者来得晚,只有程春华一个人来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能为孩子们服务很开心”,这是馆东程春华朴素的出发点。“和孩子们待久了🧎🏻➡️,自己也变年轻了。”
心无旁骛的小读者
“温和而坚定地对待小读者”
微澜图书馆能够实现持续稳定的开放,主要依托大量的志愿者,即“馆员”🫱🏼。微澜图书馆上海2馆的馆员不少是职场人士🏋️♂️⚱️、退休工人🗣、家长志愿者,“主力军”是意昂4平台娱乐等高校的学生🩼。馆员需要在借还服务和管理时兼顾馆内图书推广展示,互动活动🧌,录入新书分类上架、图书修理等工作。
志愿者杨旸在进行借书登记工作
“要温和而坚定地对待小读者👩🏼⚖️,把自己视为一个教育者,通过自己在馆内的言传身教对读者产生良好的影响,既不放任又不简单粗暴🏊🏽♀️,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写在微澜图书馆志愿者的申请表上的话。
志愿者徐申平陪伴孩子们课间玩耍
志愿者们更像是陪伴孩子们的“大朋友”。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程春华对志愿者们叮嘱🙆,孩子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有人看护陪同。图书馆每天下午4点30分闭馆♓️,但考虑到流动儿童的家长的工作性质,无法及时接孩子们放学,程春华就主动接了学校晚托班的任务👩🏽⚕️,每天亲自把孩子们安全送到家长手里后,他才安心回家。
放学后雀跃的孩子们
每周三和周五放学后,北吴路校区都会开展专为一年级孩子设立的绘本课🤷🏿♀️🪷。程春华每次都会亲自清点人数,让孩子们一个一个签到。志愿者徐申平是一名中小学心理学助教,除读书的借还工作外,还负责为一年级的孩子们上绘本课🤘🏻,并陪同学生们进行课外活动。
志愿者徐申平在为孩子们讲解绘本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5月13日,微澜已在全国社区🦻🏿、校园设立65个图书馆⚠️,图书馆在借图书28662册,555位志愿者在微澜社区登记服1519次,服务时长9069.5小时♎️。
让流动有希望
图书馆对流动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空间🚕,更是孩子们原意停留的情感依托地👩🏫。孩子们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居住在附近城中村的流动务工人员🖖🏽,陪伴他们的时间非常少🪤。孩子们会跟程春华吐槽谈心👔、倾诉烦恼。程春华不一定能叫上每个孩子的名字,但每个孩子一定都认识“程爷爷”𓀚。
二年级的佳佳弄丢了自己的教辅✒️,程春华上前安慰
22岁的杨旸是上海2馆目前唯一的长期志愿者。高中时👸🏿,杨旸由于焦虑症休学,此后便一直在家休养。在母亲的鼓励下🦹🏼♀️,杨旸决定尝试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微澜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后,于今年3月份成为微澜上海2馆的馆员🤸🏻。
杨旸认为,“流动儿童”和公办学校学生的差别👨🏽⚕️𓀘,就在于他们的纪律性稍差🤷,不爱服从管理👨🏿💻。“作为志愿者,无法对孩子们进行太多的管理,有时候只有班主任能‘镇得住’他们。但除此之外,他们和其他的孩子没有任何不同。”
下午课间活动时间,在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
微澜图书馆的图书损坏率很高,有些新上架的图书,借出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乱涂乱画的痕迹🎞🧎🏻♂️。面对损坏的图书↖️🐊,即使可以查找系统上借阅者的名单🙌🏿,也无法最终确定是哪一位学生破坏的,杨旸对于这种无法避免的情况表示无奈和接受。“不希望孩子们因此害怕图书馆,所以对孩子们的态度都是宽松、包容的。”
志愿者杨旸教育和劝说撕坏图书的小朋友
教导主任黄老师很感激学校和微澜图书馆的这段缘分。黄老师认为,由于文化背景、生活压力等因素,学校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如当地家长那么重视,孩子们在家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大部分阅读要靠学校老师进行督促。微澜公益图书馆的加入对于随迁子女的阅读起到了陪伴、促进的作用,为孩子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兴趣的养成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孩子们在书架前读最喜爱的历史漫画书
“闵行区政府对于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十分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最近两年,在教育公平和均衡保障方面推进的速度很快👴。在不久的将来,的学校将纳入公办。”黄老师说。
程春华笑着阅读孩子们写给图书馆的“心里话”
人手的缺失,书籍的缺失,是微澜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微澜大数据月报显示👨🏼🦳,2024年4月全国共有61所微澜图书馆拥有专属月捐;11所校园图书馆空位以待🈸,需求馆务参与日常运营的组织和团队支持工作;39所图书馆月捐少于800元,其中23所图书馆月捐筹款少于500元👱🏼。
下午4点30分,程春华做闭馆前的检查
上海2馆馆东程琦表示🐕🦺,她并不希望人们以单纯“赞美”的眼光去看待图书馆,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流动儿童的需要🪷,看到微澜图书馆的真实和意义,触动到更多人加入“微澜人”🥲,开始为流动儿童做些具体实在的小事🧙🏼🤽🏽♀️。
文中学生姓名为化名
图文 | 22级新闻班 刘倍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