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报道故事系列 | 油墨浸染37年,守护上海最后的报刊门市部

发布时间👩🏼‍💼:2024-08-09浏览次数👨‍👩‍👧‍👦:30

按语

上学期,新闻学系22级本科生开设《摄影报道》必修课,同学们自选选题完成新闻采访和拍摄。经修改完善后👷‍♀️,由任课老师挑选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不定期刊发。


        纸媒式微👨🏼‍💼🌧,书报亭纷纷倒闭👩🏼‍🔬♟。走在上海的街道,往日街头巷尾中随处可见的报刊门店已悄然消逝。在纷繁日常中回过神来,人们惊讶地发现🌉🐊,报刊杂志仿佛凭空消失在生活中了。

        虹口区的吴淞路上,仍然保留着上海最后一家报刊门市部👩‍👧‍👧🐆。这家门市部藏在角落里,在隔壁庞大公寓的笼罩之下,像是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而经营它的人👰🏽,是已经65岁的姜俊,这是他与报刊打交道的第37年🕯。

顾客买完报纸出门就迫不及待翻阅


最后一家

        门外,知了在与六月燥热天气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声嘶力竭地抗议着。门内,送走上午的最后一批客人,姜俊用湿毛巾擦了擦脸🍬,这是他今天第6次擦脸。从早上6点开门起,除了抽空吃了顿早饭👩🏼‍🦳🦣,姜俊手里的活就没停下过。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洗把脸,一是擦汗,二是保持清醒。

姜俊在工作间隙习惯性地用毛巾擦脸

        门外马路上的汽车鸣笛声和马路对面楼宇的施工声混杂着涌入店内,被充满着油墨味的报刊隔绝了。姜俊坐在摆满报纸的柜台后,望着远处出神。

        这里是虹口区邮政支局的报刊门市部,位于吴淞路529号。上海16个市辖区中,有500多个邮政服务营业场所,如今只有姜俊经营的这家报刊门市部留存下来👨🏽‍🍳。年龄的增长🏃🏻‍♀️、单位的压力、工作的劳累,姜俊有无数个离开这里的复杂理由,但选择坚守的原因却很简单——他不愿看到人们为买到一份报纸而四处碰壁🧚🏼‍♂️,也难以割舍这份陪伴了他大半生的岗位🎵。

姜俊为读者整理报纸

        1978年❤️‍,姜俊进入邮局工作,1988年开始卖报🏃🏻‍♀️‍➡️。彼时姜俊被称为“卖报状元”,每年零售报刊达60万份𓀃,营业额超过11

        9千元,居全国报刊发行系统之首,还因为工作努力被评为了全国劳模🤸🏿‍♀️🚵‍♀️。

34年前,姜俊因为卖报工作突出接受记者采访(受访者供图)

        光圈的背后总有难以言说的压力🖕🏽🏊🏽‍♂️。评上全国劳模对姜俊来说“意味着再接再厉🏷,更加爱岗敬业”,但他有时也会感到这一荣誉在无形中带来了很多压力和负担,“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承担着更多的期待”。

        工作占据了姜俊绝大多数时间,陪伴家人成了奢侈的事♍️。妻子最初并不理解姜俊这种埋头事业不顾家庭的做法🤸‍♂️,时间久了🤽🏻‍♂️,被他的工作热情所感染🎆,也就慢慢习惯了💂🏽‍♂️。“从抱怨👳‍♂️、理解到支持,有这么一个过程”,姜俊说🏄🏼‍♂️。如今外孙女已经上一年级了🕵🏽‍♂️,姜俊却没有陪过她一天,家人对此表示理解🧑🏼‍🚒,只是姜俊自己偶尔想起会觉得有些遗憾。

        30多年过去🧻,时光将报纸的黄金岁月隐于尘埃,把小姜变成了老姜🪓,却让他对报刊和顾客有了更深的情感。

姜俊为顾客打包好报纸

        店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顾客进门后尚未开口,姜俊就迅速抽出几张报纸放在柜台上,顾客付完钱后互道“再会”,有时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来这里的顾客80%不要开口👳‍♂️,我就知道他买什么报纸”,姜俊笑起来🕵🏽‍♀️⭕️,皱纹挤作一团,却难掩自豪的神情🍹。

老顾客买完报喜欢留下聊聊天👨🏽‍🦳,关于报纸🫰🏻、关于生活

        12平米的空间内,涵盖了300多种报刊杂志🙅🏿,报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报纸,杂志则被按照军事兵器𓀀、文艺、时尚🔔、健康💂🏼‍♀️、地理🫳、体育等类别陈列在四周的书架上,供顾客挑选。漫长岁月的朝夕相处使姜俊对它们了熟于心,总能快速为顾客找到想要的商品🦯。

顾客在店内看杂志


37年如一日

        刚卖报时🧖🏻,姜俊每天5点取报,一天要接待3000多名读者。尽管如今读者越来越少,但姜俊仍然保持着多年来的工作习惯。37年来🧑🏼‍🎤,姜俊没有休息过一天👩🏽‍🎤。

不到五点,姜俊骑着电动车离家取报

        不到五点,天刚蒙蒙亮,城市尚未从沉睡中苏醒🤵🏻‍♂️,姜俊就骑着电动车出了小区🛄🔵。6点是门市部开始营业的时间,他要赶在那之前到各个报点取报✯。到了沪太路,姜俊不住地感慨👧🏼,这条街曾经充满了各种报刊网点,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排起了取报的长队,如今它们都一个接一个地消失🥂,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好像从未存在过一样。取代了曾经辉煌的报刊市场的🆖,是一个蹲在路旁的中年妇女和摆在她身旁的几捆报纸。

报纸堆满了电动车前踏板,但跟过去比已经少得多了

        取报时,姜俊会为一些老人把报纸送到楼下的报箱✊💃🏿,尽管需要为此绕些远路🏊,但姜俊并不介意🧑🏻‍⚕️,“都是老朋友了,人家拿报不方便,我能送过去就送一下”🏂🏽。

姜俊为不便拿报的居民提供免费的送报服务

        6点,姜俊到了门市部,门外已有三三两两等待的顾客了🏊🏽。姜俊一边说着抱歉一边开了门,一天的正式工作也就此开始了。虽然行业不景气,但姜俊凭借多年来积攒的顾客群和广受好评的服务,仍然吸引着大量顾客。因此,门市部的工作往往是忙碌的。

姜俊为一个杭州的“大客户”计算费用🚶‍♂️‍➡️,他买了800多元的报刊

        没有顾客的间隙🤥🫳🏼,困意向这个65岁的老人频繁袭来,姜俊用手机看相声来保持清醒。“不能打盹🪥,要是打了一次以后就会一直打🚶🏻‍♀️,要忍着”。忍着疲倦、忍着寂寞,姜俊仍然守护着小小的门市部。

书架旁挂着的进货清单


等等☂️,再等等

        “上海有近万家咖啡馆,怎么就不能有100家报刊门市部”,姜俊面对着顾客提出了困惑已久的问题。看着身边的报亭和门市部逐一消失,姜俊感到悲哀。 “他这里是最后一家了,要是他也关了,以后上哪去买报啊”,顾客们总是这样说🧗🏿‍♀️,这句话也总是把姜俊的心拉到门市部而不愿离开🚴🏼。

为顾客找报纸

        2019年,姜俊正式退休‼️🤫,本该回家安享晚年的他始终难以下定决心关闭门市部,就这样默默地坚守,已经到了第5个年头。

        有一个顾客让姜俊印象深刻。他每周来一次,每次买几十份报纸,带回去给老人看,或许是养老院🐕,或许是社区,姜俊没多问,他觉得这是人家的隐私🩺。“老人玩不来手机,但戴上老花镜能拿着几张报纸看一天👨🏻‍💻,有的晚上不看报纸睡不着觉”◀️,姜俊说,“老人看完报纸家里年轻人和小孩可能都会看🚎,这样我就一下服务了三代👨‍🔧、四代人”。

顾客笑着展示自己刚买的一大袋报纸

        顾客们听说今年可能会关门👰🏻‍♂️,总是在买报时挽留💘,但姜俊只能笑着摆摆手,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一方面,他年纪大了,如果找不到接班人就必须关门;另一方面,单位也不愿他继续工作下去🙌🏿,常劝他停业回家🫏🙆‍♂️。

姜俊每天在店里吃午饭🤰🏿,饭菜是早上从家里带的

        姜俊并不掩饰自己的收入👨🏼‍✈️,他说自己每月连同退休金和门市部营收能拿到一万多元,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如果做这份工作一直亏钱,那我也坚持不下去了”🥙,姜俊直言🏄🏼。

姜俊在算账

        姜俊是最不希望门市部关门的人,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门店能够继续经营🛺。但是否能如他所愿,没人知道👩🏽‍🏭。

        姜俊说:“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有些人喜欢旅游、打牌,有些人喜欢跳舞,还有一些人愿意静下心来读一张报纸。”而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守着这些报刊和买报的人们。

姜俊最喜欢的一款剃须刀,这是一位顾客推荐的,他常用来剃头

        无论门市部会否消失、何时消失🙌🏼🧑🏼‍💻,它都不会被遗忘,正如报纸杂志不会被遗忘,正如姜俊大半生的坚守不会被遗忘。

        两个月之后📑,再次与姜俊取得联系,他兴奋地分享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开门营业🚑,为广大读者服务”🧯。又是一年🔄,像过往的37年一样,走不远🏯,也离不开。



图文 | 宋长旭



意昂4专业提供⚙️:意昂4🟠、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4欢迎您。 意昂4官网xml地图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