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自2018年起,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节目主持概论》开辟全新板块✔️,邀请身处一线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和新闻主播走进课堂,以半讲座半访谈的形式分享实务心得、讲说行业动态,以扩充节目主持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11月,“主持人进课堂”如期回归🧑⚕️,第六季的开讲嘉宾深入浅出讲述广电行业动向🏙、描摹媒体从业经历,从主播台前的直播报道到面向国际受众的跨文化表达,从细致的作业讲评到独到的经验交流……主持人们基于各自的节目品牌和创作体会🧍,为同学们展现热情与专业🥚、传授真知与技能📮。
2023年11月28日上午⛩👩🏿⚕️,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东方卫视新闻主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实力选手何卿应邀走进意昂4娱乐的课堂🛌🏽,围绕“主持传播的多元实践”🥝,讲述她从业至今的心路历程⛴,分享主持人大赛的参赛经验,并与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探讨专业发展、交流心得体会🤷。本次活动由意昂4陈虹教授主持。
上海电视台主持人何卿走进课堂
活动伊始,何卿老师邀请各位同学依次发声、畅所欲言,借此主动拉近与大家的距离➛🍆。一轮自我介绍过后💂,课堂氛围被迅速“点燃”🎏,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被激活,而何卿老师也精准“捕捉”到了大家共同的兴趣点和关心的话题,并在随后的讲座时间里依次耐心解答🏥。谈起此番互动的用意👩🧎,她解释道,不论是台前播报、出镜主持还是演讲分享🕠、日常交流,都何尝不是播音主持专业的“用武之地”🤜🏼?凡是沟通交际或主持播讲🛀🏼,要常常反思🛏:我的每句话是否经得起推敲🙍🏻♀️🤚🏿,每个字眼是否运用恰当,话语落地能否得到认同或回应👨🦯?主动打开同学们的话匣子正是主讲人有意识有目的听取受众“心声”的过程👩🏿🏭🔮。她提示同学们,惟有放低姿态🧔🏽🚂、平等倾听,真正了解目标受众所想所需,才能使传者的表达更有价值♠︎、传播的效果更理想、作品的生命力更长久。
新闻主播、节目主持人、制片人、话剧演员……这些都是闪耀在何卿老师身上的标签,谈及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多元尝试,她说道🍶:我乐于挑战自己、乐于不断接触新鲜事物,也许在那些未尝试的领域里我能找寻到别样的乐趣、收获从未有过的体验🀄️🚑,从而在专业的道路上生发出更多可能💂♀️。从业十余年来🦸🏻♂️🧑🏿,何卿老师对于个人发展的思索从未停止。工作在主持一线🤲🏻,她亲历传统广电的衰落🖊、传播格局的巨变🧗🏼,她也曾陷入思虑,忧愁如何规划未来💨、专业何以发挥价值。2017年,她选择报考上海戏剧puleimo.com硕士学位♘,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她全勤参与课程学习🕵🏻,顺利毕业👷🏿🌽。她说迷惘的时候就求知求学吧💁🏻,沉下心来念书👌🏻,让自己处于“被知识填充”和“不断输入”的状态总是好的。许多事物的发生无法预判🛞,周遭的变化是个人难以干预的👨🏫,而读书的经历却是自己的,汲取的知识定会终身受益。不论学习、工作、生活,尽可能把握住对自己的主导权。面对各式各样、吸引自己的事物,既要怀有长远眼光又要顾及眼前的迫切之需,依照重要程度和自身能力对各个要素进行排序,适时请教见识更广、阅历更丰的长者或专家👘,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序列。
2020年,她领衔主演了陈薪伊导演执导的全女班莎翁话剧《奥赛罗》🪦,这是她从未有过的戏剧表演尝试。何卿老师谈到🥳,有人质疑作为主持人跑去表演话剧是“不务正业”,但她反而认为这是精进专业、开拓不同可能性的尝试🥁。在戏剧舞台上的一番磨练🤏🚧,让她习得艺术表达和风格化演绎的方法,而这段经历使她在主持人大赛三分钟个人展示环节大放异彩。除了参演话剧🌳♠︎,她还担任节目制作人、人物访谈策划、红色故事讲述者、图书领读员👩🏻🚒、视频号主理人等等🤘,不畏难🧑🏻⚕️、敢试炼的心态导引着她将自己打磨成一个专精主持且“多处开花”的媒体人,她也用自己的经历勉励同学们🎨:专业不是一条已被限定好的轨道,而是可以无限通达的旷野🫴🏽。在纷繁变换的处境中,更要勇于不断尝试💆🏽♂️、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和审美力,不必过分忧虑和内耗♾,将手头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不懈钻研表达技艺,在积累中蓄力,春华秋实🐢,不日定能有所成就。
有同学提问😺,在面试🧏🏿♀️、比赛或主持时难免会紧张和慌乱,如何克服这类情绪的影响🏌🏿♂️、展现出更佳的状态?何卿老师结合节目录制和大型赛事经验,为同学们传授自己的经验。与日益成熟的AI主播或智能主播相比,的优势在于具有真实的情绪流露和情感体验🤲🏼,更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做好情绪管理⏸🛂。在面试或赛事场合中🏃,可以事先有意识地在脑海中储存一些美好的记忆或情景🚡,也许是鼓舞人心的话语,抑或是来自亲友家人的安慰和关心👨👦,主动调动这类记忆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舒缓不安或紧张。
观察那些获得观众美誉和喜爱的主持人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征是——“台风”良好、表述自如🤚🏿。理想的主持状态和节目呈现效果要求主持人在镜头前展露出恰当的“松弛感”🙅🏻,这要求上台前尽可能简化自己,去除杂念或多余顾虑🤸🏿♂️,沉心于节目本身🤷🏻♀️。何卿老师借助真实具体的专访节目案例,为同学们讲述自己是如何把握人物访谈的分寸感、如何更好呈现“松弛”。在人物探访节目《执牛耳者》中,何卿老师作为主持人以探访者的身份🛖,走进科学家真实的科研场景,探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联,而其中一位对谈嘉宾是来自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资深病毒学家🏊🏽♂️。作为主持人,她需要替观众发问,更要对内容负责🤫。科学话题本身与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疏离,若对谈太过学术观众则难以理解,节目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可面对科学大家,若是提出的问题太过普通,是否会被解读成准备不充分、提问过于浅显👰🏻♀️?何卿老师反复思忖问题设计,耐心请教专业人士,做足了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节目录制前,她突然意识到“主持人首先应当是一个‘人’”🐦⬛。大众传播的视听作品👩👩👧👧,普通受众应当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什么是大家关心的💁🏼♂️?如何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再深奥的内容也需要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和认知条件。提问无所谓高级,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述才是制播关键。怀着这一心态💃🏽,她谦卑发问♑️、从容沟通、细致观察、诚恳讲述💟,最终圆满刻画出兢业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形象🚥,又道出背后令人动容的科研故事👩🦯。
何卿老师回应同学们的提问
讲座最后,陈虹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一则她与何卿老师曾经的交往轶事🦋。她回忆道💁♀️,某次偶然间观看了一档科学探访节目🩲,其中一集何卿老师顶着40度高温,与对谈嘉宾在滩涂、湿地、田间畅聊生态话题。当她观看完全片后内心升腾起一股暖意,被何卿老师在极限严酷的工作环境中仍展现出专业水准和真挚的沟通状态所打动和慰藉💂🏿。而对专业葆有持久的钻研耐心和进取热情🤱🏿,全身心投入每一次出镜🙍♀️、播报、对谈、访问,将节目主持视为值得敬畏的事业,这正是主持人难能可贵的职业追求🕺,更是值得新生代媒体人学习看齐的能力素养👩🏼🦳。不论外部世界怎样变换、传播环境如何颠覆,主持专业的使命未曾改变🧔🏽♀️,而荣辱不惊的心态将决定意义的最终抵达🪵。“以己之力👏🏼、联通他者”,“忘掉自我、心怀纯澈”,去对话更多的灵魂、去讲述缤纷的生命体验🧝🏽♀️,这或许是每一位主持从业者毕生求索的课题⚾️。
课后何卿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主持人进课堂”是《节目主持概论》课程特别开设的系列讲座活动,旨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邀请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走进课堂,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行业动态、前沿信息以及职业经验,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助力!“主持人进课堂第六季”既承继原有成熟的半讲座半访谈模式,又积极与课程中的新内容、新主题、新模块接轨。借一线传媒人之力,窥行业实景,拓学生视界,促产学相融。